0714-3166999
鄂东医疗集团黄石中心医院技术协作医院

广慈专家讲堂——春天如何治未病

为什么春季是疾病多发季呢?

微信图片_20180411143540.png

广慈名中医——纪光良

疑难症专家

纪主任答:

在一年四季之中,气候变化最无常的季节是春季,气温忽高忽低,骤升骤降,容易使人体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,进而导致调解功能失控,一些病菌会乘机而入。尤其是老年人因代谢能力下降,自身抗病能力较弱,很容易引发高血压、心脏病、心肌梗死、消化性溃疡、腰腿痛等病症。

那春季怎么治未病呢?

纪主任支招:



 

注意保暖要春捂

防止受凉而导致免疫力下降


——春季食疗药膳方

对春季养生保健大有补益,可供参考

荠菜.jpg

1)荠菜汤:采新鲜荠菜100克,烧汤服用,每日2次。荠菜除含有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外,还具有利尿、消肿、消炎等作用。

芹菜.jpg

2)芹菜粥:取大米250克,加适量清水,煮至半熟状粥,再加入洗净切碎的连根芹菜120克,煮粥至熟食用。春季既是芹菜大量上市,又是肝火头痛和高血压病的好发时期,食用芹菜粥可清肝火、降血压、止晕。

u=3641207858,1743708896&fm=27&gp=0.jpg

3)玄参猪肝:玄参15克,先煮30分钟,后来再放入猪肝500克,同煮5分钟,捞出,切片,然后用姜、葱、白糖、酱油、原汤等炒食猪肝片。可滋阴降火,对肝肾阴虚演变为的咽喉口燥、心烦少寐有良效。

猪血菠菜汤.jpg

4)猪血菠菜汤:取猪血500克,切成片块,菠菜500克,洗净切断,共煮汤调味食用,每日或隔日1次。此汤具有补而兼通功效,体弱及老人便秘,痔疮便血人最适合食用。

蜜糖蒸萝卜.jpg

5)蜜糖蒸萝卜:大白萝卜1个,洗干净,削去外皮,挖空中心,装入蜂蜜,置于碗中,隔水蒸熟。春天多风易感冒,食之可预防治疗感冒、肺结核咳嗽以及支气管炎等病症,作用较好。

3.jpg

——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

寒冬过后的春天,应加强锻炼,因为此时人体脏腑的阳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。运动锻炼的地点应为空气新鲜之处,如公园、广场、庭院、湖畔、河边、山坡等地,可进行球类、跑步、打拳、做操等,形式不拘,取己所好,尽量多活动,以适应春季阳气升发之性,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。应注意循序渐进,运动量不可过大,如果晨练不宜起得过早,运动前要充分作好准备活动,运动中不要出汗太多,注意运动中和运动后的保暖,防止受风寒而引起感冒和旧病复发。

2.jpg

——保持情绪稳定,溶入大自然以养神

春天要让自己的意志升发,应心胸开阔,乐观愉快,最好的方法是走出小天地,溶入大自然,到野外走一走,到公园转一转,踏青赏花,怡情养性,感受大自然的情趣,还可以养花、种草、养鱼。室内要注意开窗通风,使阳光充足,空气新鲜畅通,这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。


 温馨小提示

总之,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,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、行为和工作方式,具体变现为合理的膳食结构,性情开朗,起居有常,劳逸结合,从而远离亚健康,创造并维持一种高质量的健康生活状态。

2

 春季多发病的预防

春季应谨防以下几类疾病:

1、过敏性疾病。

如过敏性鼻炎、花粉症、荨麻疹、支气管哮喘等。春天是过敏性疾病的好发季节。春暖花开,有过敏体质的人,在接触了植物花粉、微尘等物资后,就会觉得鼻痒、连续打喷嚏、流大量水样性清涕、胸闷、气喘等。另外,天气变化无常,时冷时热,一些免疫力差的小儿或老年哮喘病人,容易呼吸道感染,诱发哮喘病发作。因此,过敏体质的病人应减少到有花粉的地方去,外出应戴口罩,预防呼吸道感染,以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作。


2、冠心病。

每年2月至4月份是心肌梗死的一个发病高峰期。主要是天气变化无常,忽冷忽热,时风时雨,常使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或恶化。应注意作息,合理饮食,适当活动,促进血液循环。若出现胸闷、胸痛应及时到医院诊治。

3、风湿性心脏病。

春季天气忽冷忽热,风雨无常,常使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或恶化;也会因寒冷、潮湿、过度劳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复发或加重。患者在爬楼梯、爬山等稍微劳累的活动时,常出现呼吸困难、心慌咳嗽,还有少数患者会有咳嗽、痰中带血症状。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,应适时添减衣物,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,并注意避免过度疲劳。


4、关节炎。

关节炎病人对气候的变化甚为敏感,尤其是早春,气温多变,关节炎患者症状明显加重。因此,患者应重视关节及脚部保暖。如果受寒,应及时用热水泡脚,以增加关节血液循环。要积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,因为此病常侵犯心脏,造成内脏永久性损害。另外,每天食用约40克包括杏仁在内的坚果,可以降低患风心病的危险。推荐一个风心病食疗方:山药960克,黑芝麻360克,赤小豆360克,鸡内金30克,炒枣仁480克,柏子仁360克,共研细末;每天早晚饭前服30克,以开水调为糊状服之。


5、呼吸道感染。

春天,天气变化大,冷热无常,昼夜温差大,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,尤其是抵抗力差的小儿或老人。因此,春捂秋冻,预防呼吸道疾病,不能过早脱冬装,应经常打开门窗,保持空气流畅,避免过度劳累,经常户外活动,增强抗病能力,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发生。

6、肠病毒。

肠病毒容易让三岁以下的幼童有较高机率并发脑膜炎、类小儿麻痹症候群或肺水肿等严重症状,平常多洗手、提升本身抵抗力,通常可以预防肠病毒的侵犯;


7、胃溃疡。

每年冬春交替季节都是胃出血、胃穿孔等消化道疾病发病的高峰,因为寒冷天气会使人体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,导致胃酸分泌增加,从而刺激溃疡的发作。预防溃疡病要注意腹部保暖,不要吃过冷、过热食物,减少烟酒的摄入。有个简单的方法可对抗胃寒。做菜、煮汤、煮粥时,加入少量胡椒、干姜、陈皮,能驱寒邪,保胃气。还可以在粥中配以莲子、淮山、枸杞、红枣、芡实等中药,对抗胃寒的作用也很显著。如果反胃想吐,可以切一片薄薄的生姜含入口中,就能缓解呕吐症状。

8、中风。

春季伊始,气温的骤然变化容易引起血压的变化,而当气温忽然变得较低时血压会比以往升高,增加各种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。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,春季血压监测和用药剂量的及时调整尤为重要。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压变化,如果有条件最好注意观察早、中、晚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变化,并随时将变化告知医生,医生会据此调整用药的方式方法。